東南亞外賓參觀宇通集團,在宇通房車前打卡
??超聚變僅用時55天,鄭州產線首臺服務器正式下線,宇通研發的5G自動駕駛公交,漢威科技的氣體傳感器全國市場占有率超過70%,中鐵裝備盾構機產銷量連續多年位居全球第一,鄭煤機集團液壓支架的產量、數量、品種連續多年居世界第一,安圖生物體外診斷系列產品總體規模居全國前列……
??這些企業都是鄭州市工業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領頭羊。他們的身后,代表著鄭州市著力發展的節能環保產業、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、生物醫藥產業、高端裝備制造產業、新材料產業和新能源及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等六大戰略性新興產業。
??昨日,記者從鄭州市工信局獲悉,1至9月,全市工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增長11.8%,占全市規上工業增加值的比重達50.4%,對規上工業的貢獻度達64.2%。
??截至目前,全市累計獲評省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738家(占全省27%)、國家專精特新“小巨人”企業122家。
??步履鏗鏘 鄭州制造邁向鄭州智造
??繼550輛高端客運C13PRO年初交付沙特市場,前不久,宇通再次交付沙特交通發展署TGA長途客運項目263輛ZK6138H長途客運車,至此,宇通在TGA的車輛占比已超2/3。
??目前,宇通新能源客車已在超過30個國家和地區實現良好運營。
??截至今年上半年,宇通累計出口各類客車超9萬輛,全球市場占有率超10%,全球累計銷售新能源客車超17.5萬輛,大中型客車市場占有率全球領先。在宇通的海外目標銷售國家中,有超過80%的國家分布在“一帶一路”沿線,累計銷售客車超7.2萬輛。
??新能源及智能網聯汽車產業,作為鄭州市著力發展的戰略性新興產業之一,宇通客車、上汽乘用車鄭州基地、海馬汽車等,一直在新能源的道路上奔跑向前。
??高端裝備制造產業,中鐵裝備、鄭煤機等龍頭企業的引領作用也非常明顯。
??鄭煤機工業互聯網平臺,可以顯示著實時的入網工作面數量、在線的三機數量及狀態,相關礦區產量統計及煤價走勢等數據。持續推動煤礦數字化、智能化轉型,服務國家智慧礦山建設,鄭煤機一直在領跑。
??據介紹,鄭煤機目前不僅能向客戶提供煤礦機械這樣的“硬產品”,還能提供鄭煤機智能綜采大數據管控平臺這樣的“軟產品”,可以說是“軟硬結合”。
??持續發力 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占比超50%
??世界傳感器大會落戶河南,與我市傳感器產業的高速發展密不可分。
??2023世界傳感器大會,鄭州高新區與紫光計算機科技有限公司、中國聯通鄭州分公司、東華軟件股份公司、豫信電子科技集團有限公司、德國海德堡印刷機械股份公司、德國萊茵集團、法國斯迪拉(Stilla)公司等國內外知名企業達成合作,一口氣簽下24個“大單子”,總金額300億元,金額占比超八成。
??傳感器,被譽為萬物互聯的基礎。以最初的一只傳感器為起點,漢威科技歷經25年發展,現已擁有17大系列、300多個品種傳感器,其自主研發的氣體、光電、壓力、流量、振動、柔性傳感器已達國內前沿水平,多款產品打破了國際壟斷。
??2009年,漢威科技首批登陸創業板,成為河南省首家創業板上市公司,是國內傳感器和物聯網行業細分領域龍頭企業,每年產銷各類傳感器超過5000萬只,氣體傳感器國內市場占有率75%,全球排名第二。
??電子信息作為我市努力打造的“一號產業”,集聚了以超聚變、漢威科技等為龍頭的600多家規模以上電子信息企業,形成了智能終端、計算終端、智能傳感等新興產業鏈條,著力培育萬億級電子信息產業集群。
??市工信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說:“2022年,全市工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占全市工業增加值比重首次突破50%,一方面是智能終端產業的拉動與支撐,另一方面,超聚變等先進算力企業也功不可沒。新華三、紫光集團、浪潮集團、漢威科技、安圖生物等新興產業龍頭企業也發揮了巨大作用。”
??據了解,隨著今年4月鄭州比亞迪在航空港區投產,今年全市工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占比穩居半壁江山。
??創新驅動 培育一批千億級新興產業集群
??近年來,我市大力開展制造業招商引資,先后引進上汽乘用車、奧克斯、比亞迪、超聚變、海康威視、紫光集團、中國電子、新華三、合晶科技、浪潮集團等億元以上項目700余個,簽約總金額近萬億元,其中上汽乘用車項目創造了當年簽約、當年建成、當年投產的“鄭州速度”。
??去年,我市出臺了“6+1”戰略性新興產業支持政策,對新型顯示和智能終端、生物醫藥、節能環保、新能源及智能網聯汽車、超硬材料、智能裝備、智能傳感器、5G等新興產業鏈等進行重點培育。
??市工信局有關負責人表示,下一步,我市將加快建設制造強國、質量強國、網絡強國、數字中國等決策部署,大力實施制造強市、換道領跑戰略,保持制造業比重基本穩定。推動新興產業搶灘高精尖技術,開發高性能新品,提升高能級群鏈,培育一批千億級新興產業集群。
??扶持專精特新,我市提出“四個強化”,即強化政策引領、強化梯度培育、強化融資賦能、強化服務保障。
??2023年3月,我市出臺《中共鄭州市委 鄭州市人民政府關于支持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》,提出“對省級以上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有效期內,市財政按照不超過設備、軟件實際投資的10%給予補助,最高不超過200萬元獎勵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