?? 新華社北京4月6日電 題:從細從實落實防控措施 疫情熱點回應來了
新華社記者董瑞豐、顧天成、李恒
3月以來,疫情波及29個省份,總體呈現流行范圍廣、規模性疫情與散發疫情交織、外溢病例及續發疫情多發等特點。多地正從緊從嚴、從早從快、從細從實落實各項防控措施,堅決筑牢疫情防控屏障。
疫情形勢怎樣扭轉?群眾就醫問題如何穩妥解決?針對這些公眾關心的問題,6日舉行的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布會作出集中回應。
??繼續堅持“動態清零”不猶豫不動搖
國家衛生健康委疾控局副局長雷正龍介紹,3月中旬以來,隨著各地疫情防控措施的有效落實,此前疫情較為嚴重的5個省份中,廣東、山東、河北呈現向好態勢,上海和吉林疫情仍處于發展狀態。
3月30日,居民在深圳市福田區華榮凈菜市場里買菜。新華社發(儲焱 攝)
“多地疫情得到有效控制證明,從嚴從緊采取以隔離、管控、封控、篩查等為核心的措施,應對奧密克戎變異株引發的本土聚集性疫情依然有效,可以實現‘動態清零’的既定方針。”雷正龍說。
“要繼續堅持‘動態清零’總方針不猶豫不動搖,快字當頭,加緊推進重點地區應檢盡檢、應收盡收、應隔盡隔、應治盡治。”國家衛生健康委新聞發言人米鋒表示,各地要加強隔離點和方艙醫院儲備,提升規模性疫情處置能力,并千方百計幫助群眾解決實際問題。
中國疾控中心流行病學首席專家吳尊友認為,當前疫情狀態持續的時間,取決于防控策略、防控措施落實的力度。早發現、早報告、早隔離、早治療,從嚴從實把防控措施落實到每一個環節,近期疫情多點散發的形勢就會得到好轉。
緩解就醫“最后一米”問題
疫情期間,群眾就醫問題牽動人心。
北京大學第一醫院感染疾病科主任王貴強表示,群眾就醫“最后一米”問題,一是出小區、進醫院的“一出一進”,需要多部門聯動,配合120等急救機構,使120急救等便民服務能夠及時有效發揮作用;二是運輸過程中妥善安排交通工具來解決群眾的看病問題。“這兩方面需要各方協調,必要時征用政府車輛、志愿者車輛,保證點對點接送服務。”
4月3日拍攝的位于上海崇明區花博園的復興館方艙醫院。新華社記者 丁汀 攝
3月22日,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綜合組印發方艙醫院設置管理規范,明確要求方艙醫院配備一定比例的醫務人員、醫療檢測設備、搶救藥品和氧氣,保證方艙醫院能夠進行基本的病情監測和治療,以及病情變化時能夠及時轉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