9項質量提升行動,打造一批知名品牌、知名企業和產業集群
?? 12月6日,鄭州市質量大會舉行。記者從會上獲悉,《鄭州市“十四五”質量強市建設規劃》近日印發。根據規劃內容,到2025年,鄭州營商環境將進一步改善,質量創新能力不斷增強,形成一批具有核心競爭力的知名品牌、知名企業和產業集群。在民生領域,將繼續加強食藥品、特種設備、工業產品監管,進一步提升質量水平,讓百姓更有獲得感。
?? 目標 電子信息、汽車及裝備制造等產品質量將達到國內先進水平
?? 規劃明確,到2025年,鄭州產品質量保障能力將明顯增強。電子信息、汽車及裝備制造等六大主導產業,新一代信息技術、新能源及智能網聯汽車、高端裝備制造、新型材料、生物醫藥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品質量將達到或接近國內先進水平。
?? 工程質量方面,大中型工程項目驗收合格率、國家標準和要求執行率、新開工建筑節能設計標準執行率、建筑工程質量驗收合格率均達到100%;交通工程干線新(改、擴)建工程和地方重點工程項目合格率、農村公路工程項目合格率均達到100%;水利工程的單元工程質量合格率達到100%。
?? 到2025年,城市社區“10分鐘健身圈”逐步形成
?? 到2025年,創建服務業標準化試點項目30個以上,基本實現服務標準化、規范化和品牌化,骨干企業品牌價值進一步顯現;將新建區縣(市)圖書館 1~2個,城市社區“10分鐘健身圈”逐步形成,人均體育場地面積達到2.0平方米,每萬人0.9~1個足球場。新增義務教育學位20萬個,社區養老服務覆蓋率達90%,全市每萬人全科醫生數量≥3人。
?? 行動
?? 9項質量提升行動
?? “十四五”期間,我市將通過開展高新技術產業、制造業、農產品食藥品、現代服務業、文化和旅游、城市建設管理、社會民生、政府服務質量等提升行動,全面推動國家中心城市建設。
??開展高新技術產業質量提升行動 在智能裝備、超硬材料、網絡安全、人工智能、生物育種等領域探索重點項目攻關“揭榜掛帥”,實施一批重大科技專項,加快關鍵領域技術突破。加快各類創新平臺建設,在電子信息、裝備制造、新材料、食品加工等領域積極開展省、市創新平臺培育工作,新培育省級創新平臺500家。加快建設鄭州技術要素交易市場,力爭技術合同交易額實現倍增達到1000億元,每萬人口高價值發明專利擁有量達到12件。
?? 開展制造業質量提升行動 培育壯大新一代信息技術、新能源及智能網聯汽車、高端裝備制造、新型材料、生物醫藥等戰略性新興產業,戰略性新興產業占工業比重達40%以上。推動百家高成長性企業倍增發展,培育“專精特新”中小企業1000家。培育具有全國影響力的工業互聯網平臺和“工業大腦”5~10個。
?? 開展農產品食品藥品質量提升行動 積極開展高標準“菜籃子”生產示范基地建設,創建一批現代化牧場,加快推進信息化建設。創建縣級以上現代農業示范園50個,完善提升高標準農田10萬畝。
?? 開展現代服務業質量提升行動 力爭創建省級以上兩業融合試點15家以上。加快空港型物流樞紐建設,積極申請國家骨干冷鏈物流基地,逐步打造全國冷鏈配送“鄭州標準”,力爭2025年全市物流業增加值達到2000億元,國家A級以上物流企業突破200家。實施企業上市掛牌“千企展翼”行動計劃,提升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能力,力爭金融業增加值突破1800億元。
?? 開展工程質量提升行動 創新建筑方案設計優選制度,提升勘察設計質量,打造建筑精品。大力推廣綠色設計、綠色施工、綠色建材,推動建筑節能改造和可再生能源利用。
?? 開展文化旅游質量提升行動 創新發展旅游服務新業態,鼓勵線上線下旅游服務融合發展,旅游服務業標準化普及率超過40%,培育4A級旅游景區5~7個,創建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2~3個。
?? 開展城市建設管理質量提升行動 提升城市承載能力,積極推進綜合管廊、海綿城市等建設,新建及改造城市供水管網200公里,新建改造燃氣管道200公里,發展天然氣用戶10萬戶,新建供熱管網40公里,新增集中供熱面積500萬平方米。
??開展社會民生質量提升行動 推進學前教育普惠安全規范發展,擴大普惠性幼兒園規模及覆蓋面,全市學前教育普惠率達到85%,三年毛入園率達到95%。
?? 開展政府服務質量提升行動 持續深化“放管服”改革,以政務服務手機端“鄭好辦”APP作用突顯為契機,以“一件事”集成服務為引領,扎實推進“一網通辦、一次辦成”政務服務改革,全力打造“審批事項最少、辦事效率最高、群眾體驗最優”的政務服務標桿城市。
?? 監管 嚴守質量底線 打造安全放心消費都市
?? 規劃還要求,“十四五”期間,我市將通過不斷完善打假責任制、獎勵舉報制、監督檢查制和責任追究制,建立健全企業質量自我聲明、質量追溯、質量安全事故報告、缺陷產品召回等制度,守住質量安全底線,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。
?? 嚴厲打擊質量違法行為,深入開展重點產品、重點行業、重點領域執法打假。
?? 在工程建設領域重點打擊轉包掛靠,深入治理違法發包分包等嚴重擾亂市場秩序行為。加大電商質量違法行為查處力度,營造良好的“互聯網+”發展環境。
?? 在食品監管方面,遵循“四個最嚴”要求,嚴把食品生產加工質量安全關、食品流通銷售質量安全關、餐飲服務質量安全關等食品安全“六道關口”;健全食品生產經營主體責任體系、食品安全屬地責任體系、食品安全檢驗檢測體系、食品安全應急處置體系等“八大體系”。
?? 深入實施校園食品安全守護行動、 農村假冒偽劣食品治理行動、食品生產加工“小作坊”提升行動、餐飲質量安全提升行動、保健食品和嬰幼兒配方乳粉專項行動等“十大行動”,建立食品安全執法和從業人員培訓和考試信息化系統,構建“從農田到餐桌”全過程、全鏈條監管機制,讓人民群眾吃得安全、吃得健康、吃得放心。
?? 加強藥品監管,對流通、使用環節實施嚴格監管;持續開展執業藥師掛證、違規網絡銷售藥械、違規使用化妝品原料等問題專項整治活動。創新監管手段,探索開展“互聯網+”監管模式,配合生產端完善藥品零售領域追溯體系建設以及新生業態監管。繼續深化藥品行政審批制度改革,完善藥品產業創新扶持政策,支持醫藥研發創新和醫藥產業健康發展。
??加強工業產品質量監管,打造閉環式工業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體系。以與人民生活密切相關消費品為重點,從生產源頭、流通渠道、消費終端多管齊下,加強市場監管執法。
??聚焦與人民生活密切相關消費品,強化服裝、日用百貨、家用電器、建材等質量監管。深化生產許可、監督抽查和風險監控改革,全面推進質量監督服務提質增效。鄭報全媒體記者 李愛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