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2月1日,在西繼迅達電梯有限公司智能化生產車間,電梯廳門生產由機器人集成控制,自動送料、沖剪、折彎、無鉚釘連接等工序一氣呵成;噴粉生產線采用德國瓦格納設備,由機械手精準噴涂,18秒就能完成一件產品……
“我們實施的電梯整梯生產線智能化改造項目,使生產成本降低了15%,生產效率提升了20%以上,助推企業進入‘全國質量標桿’榜單。”西繼迅達總經理劉剛說,前10個月公司訂單量、發貨量同比增長16.2%和21.5%,預計全年產值突破45億元。
抓項目就是抓發展,謀項目就是謀未來。平煤隆基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建設全球智能化程度最高、技術最先進的高效單晶硅電池產品生產基地,投產后年產值可達300億元;許昌裕同印刷包裝有限公司投資25億元建設國內最大的智能包裝裝備生產基地,推動企業實現從生產包裝盒到生產智能包裝裝備的“蝶變”……在許昌,一個個重大項目落地生根,為打造新發展格局戰略支點提供了強勁動力。
“重大項目建設是許昌經濟發展的‘壓艙石’、改善民生的‘支撐點’、優化發展環境的‘助推器’。沒有項目的支撐,一切都無從談起。”許昌市委書記史根治說,“制造業是許昌最大的‘家底’,引進和培育一批具有成長性、競爭力的‘高精新尖’項目,做大做強先進制造業、智能制造業,是許昌贏得未來競爭、立于不敗之地的基本盤。”
截至10月底,許昌市231個重大項目累計完成投資1109.5億元,占年度投資計劃的98.2%,其中智能電力裝備產業、節能環保裝備和服務產業、高純硅材料產業等重點新興產業項目占比超過一半。
項目的“高大上”催生產業的“高大上”。許昌市項目建設年度投資額已連續5年突破千億元,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占全省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比重逾18%,成為全省3個戰略性新興產業核心集聚區之一。
為讓項目盡早達產見效,許昌市深化實施“萬人助萬企”活動,成立了由市級領導牽頭的25個重大項目專班,實行清單化管理、圖表化推進、機制化落實,使上百個項目“腸梗阻”問題得到解決。
在許昌市黃河鯤鵬產業園里一臺臺“Huanghe”牌電腦下線裝箱。“圍墻內是企業的事,圍墻外是政府的事。”建安投資集團副總經理楊建濤介紹,黃河鯤鵬生產基地新增的兩條PC機生產線從車間改造到產品下線,僅用時35天,提前45天達到量產條件。
項目“井噴”,發展加速。今年前三季度,許昌市工業投資同比增長28.0%,增速居全省第一位。(記者 王平)